11月27日,亞杰“高質量成長”第十七屆年度峰會在北京遼寧大廈即將開啟,誠邀各界創業伙伴相聚京城,共話創業成長!
亞杰會長童之磊先生將出席本次年度峰會。
童之磊先生是中文在線創始人、董事長兼總裁。作為中國數字出版的開創者之一,他首創了“全媒體出版”模式,并在數字出版、教育信息技術、文化元素IP開發運營、版權保護等相關領域有深刻理解。童之磊先生系中國版權協會副理事長,中國音響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理事長,中國編輯出版協會副會長,中國編輯協會副會長,全國青聯常委、教育界別秘書長,北京市人大代表。
還在清華學習的時候,童之磊先生就察覺到互聯網風潮正盛。憑著一份在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奪得第一名的商業計劃書,他和他的同學創建了國內大學生門戶網站“易得方舟”,中文在線正是脫胎于“易得方舟”的讀書頻道。
中文在線的發展雖然一波三折,但由于童之磊先生的堅持,它最終收獲了斐然的成績。2002年,中文在線擔綱“十五”規劃教育部課題,在國內率先推出“中小學數字圖書館”。2009年,基于云計算的互聯網模式數字圖書館“書香中國”應運而生,有著傳統數字圖書館無法比擬的優勢。隨著數字出版行業的迅速變化,童之磊先生和他的團隊敏銳的察覺到,傳統出版渠道對于抱有“文學夢”的青年作者來說還是太狹窄了。于是,原創網絡文學網站“17K小說網”成功孵化,它創立了一個免費和收費結合的模式,讓青年作者們得到了收入,也讓網絡作家真正成為了一個職業。
逝水濤濤,年復一年,童之磊先生總能與時代齊頭并進。在手機閱讀時代來臨之前,他就敏銳察覺到了趨勢,最終通過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等為運營商提供手機閱讀服務。豐富的人生經歷、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他寶貴的生命財富,在“進化升級 創夢未來”亞杰2020年高峰論壇的演講上,他用自己多年的創業心得,為創業者總結了全面且實用的方法論,本文將再次回顧,溫故知新。
在亞杰“高質量成長”第十七屆年度峰會上,期待他能為創業者提供更多真知灼見。

△本文為亞杰會長、中文在線董事長童之磊先生在“進化升級 創夢未來”亞杰商會2020年高峰論壇上的演講內容。
走對路、找對人、做對事

創業是一個很神奇的事。
學習開車的時候有人告訴你上車以后應該先插鑰匙打火,踩離合,掛檔,甚至還有教練陪著練幾十次。但是絕大多數的創業者在創業之初,沒有人教你該怎么創業,甚至沒有人教你選什么項目創業,也沒有人知道合作伙伴會是什么樣的。在國家號召”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“以后,全中國的年輕人都在創業,但有一件很神奇的事情——很多人都是在“蒙眼狂奔”。
創業有沒有規律?
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時候,中文在線面臨很大的挑戰。公司上市以后一直鼓勵員工創新創業,但是回頭審視,發現有幾十個項目在同時開動。然后我就在想有沒有辦法對這些項目進行一次性的篩選和梳理。結果就是中文在線在今年一季度,實現了第一次一季度營利,二季度又創造了歷史上最好的半年業績,即使在疫情期間。
篩選的方法就是我自己總結的這一套方法論。今天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把這樣一套創業的方法論和大家分享。
方法論總結為三句話:走對路、找對人、做對事。分別對應三個方向:戰略、團隊、執行。
走對路
首先,走對路。走對路其實就是選對創業方向,這個“對”有三個方面:市場對、模式對、自己對。“市場對”中有三個要素很重要:規模、趨勢、市場格局。
· 市場對
幾年前曾經有一個好朋友創業,他跟我探討企業一直做不大的問題。經過我們一番探討后得到了一個結論,那就是他企業所在的市場規模最多也就一千萬。所以在進入一個行業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看市場規模。同時也要看這個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,并充分了解行業競爭格局。
· 模式對

我在2000年創辦中文在線的時候,首先對標傳統出版模式。作者開始創作、投稿、無數次取稿、被編輯看中、印刷,然后才能正式出版。接下來是銷售環節,以中國為例,需要首先在全國的新華書店銷售,再到省級的新華書店,一直到最后的零售體,中間大概有十余個環節。不僅僅是中國,全世界都是這樣。
1999年,有人提出這個模式應該改變了,這個企業開了一個網上書店,讀者在網上書店直接下單,然后直接將書籍快遞給讀者。這其中每增加一個環節會增加10%左右的利潤空間,所以當消費者拿在手上的時候,書的價格已經很貴了。而這家企業用全新的網上書店模式,把書的售價大幅度降低,這就是亞馬遜。從賣書起家,現在變成了商業巨頭。
那么中文在線如果可以直接通過互聯網提供一個平臺,讓作者在平臺上創作,讀者直接閱讀,豈不是更有效?于是2000年,當我還是清華大學學生的時候,提出了這個商業模式。這也是全世界最早提出網絡出版,或者數字出版的商業模式。今天,這個模式已經成為了整個行業的大趨勢。我們看到最好的模式恰恰就是最簡單的模式。
當企業能夠有效減少商業環節,能夠有效的提升效率,能夠把更加物美價廉的產品提供給消費者的時候,就證明模式是正確的。
· 自己對
概括論證為三句話:我喜歡、我擅長、我能夠。
首先這個行業與業務需要是你真正喜歡的;第二要進入一個擅長的領域,比如進入到生物科技領域,就應該是生物科技的專家;第三我能夠,要知道做這件事情有沒有足夠的條件,并不是喜歡就能做。
找對人
很多創業企業會碰到的問題:創業以后怎么選人,特別是怎么選合伙人?概括起來同樣是三句話:志同道合、相互信任、優勢互補。
志同道合就是團隊的方向需要一致。我們最早做過一個網站“ 易得方舟 ”,這個網站是一個類似于facebook式的大學生社交門戶網站。為什么最后沒有做下去呢?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。核心團隊每天晚上開會,開到兩點鐘,討論企業發展方向。討論了三個月沒有結果,互聯網泡沫就破滅了。所以任何一個好的團隊,一定是志同道合,往同一個方向去。
第二相互信任,做到“背對背的信任”,可以把最不設防的地方給你的創業伙伴。
第三優勢互補,團隊要有互補的基因。整個團隊的核心團隊成員都是技術達人,但是沒有一個人會賣東西,這樣公司發展是比較艱難的。所以在選團隊的時候,應該選那些優勢互補,補足企業短板的成員。
做對事
做對事,首先活下去至關重要。中文在線2015年上市的時候,被稱為中國最牛股票之一,因為連續20多個漲停,股價一度超過茅臺。但是只能講是之一,因為那一年還有一家比中文在線還牛的公司,名字叫做樂視。樂視率先做到了千億市值,但是今年樂視已經正式在中國的A股退市。我一直認為他是一個有激情的創業者,問題是他所需要的資金量太大,最后樂視資金鏈全部崩掉。所以活下去是最重要的,如果死了,就什么都沒有了。
做對事具體執行的第二點叫“不斷優化”。中文在線在過去這些年形成一套BLM模型,這套模型原創是IBM,但是我們認為它太復雜了并進行了優化。這套模型是最早用于戰略意圖的確定與戰略創新,從而找出關鍵任務。另外我們還形成了一套非常重要的模式,叫復盤模式。

我們每年每個季度要進行復盤,復盤的時候找業績差距和機會差距。業績差距大家很容易理解,比如這個部門本季度要完成五千萬的利潤,但只完成了四千萬,就要討論說差的一千萬是為什么。第二種情況更復雜,這個部門雖然完成了五千萬利潤,但是成果并不好,因為在過去的一個季度或者一年當中,業績增加了100%,而整個行業增長了150%,最領先的競爭對手增長了200%,這叫做機會差距。抓住行業變化的機會趨勢,找出差距以后,要轉化為行動,在戰略復盤以后,接著制定新的戰略布局。
第三“戰勝挑戰”。無論企業多么的絢麗,無論有多么強大的競爭優勢,一定會有想象不到的挑戰。2002年華為錯失了一個機會,任正非認為應該全力賭3G,但是中國的3G牌照遲遲不發,而此時小靈通卻橫掃中國市場。華為及時進行了調整,全力布局海外,在那一年銷售額首次突破了百億美元。
2003年全世界最大的電信巨頭思科訴訟華為竊取思科的知識產權,如果當時美國按照思科的訴訟封殺華為,華為就幾乎會丟掉大多數市場。這對當時的任正非來講,無疑是一次滅頂之災。任正非組織了最強的法律團隊和海外的公關團隊,甚至請出和思科同等量級的公司GMO去美國作證,最后華為沒有輸掉官司,確保了華為在未來十幾年可以持續進行海外的擴展。今天之所以華為廣受尊重,是因為他們能夠去戰勝一次一次挑戰。包括在美國的重壓下,華為的業績依然在增長。

戰勝小挑戰,能有小成就,戰勝大挑戰,能有大成就,持續不斷地戰勝挑戰,方能成就偉大。
“10年+”
以上講的創業方法論,最重要的成功法門概括為“10年+”。選定方向,以一套方法論論證下來,確認了行業、產品服務、團隊以后,能以十年以上的時間持之以恒去努力。曾經有人研究并提出了一萬小時成功定律,研究發現全世界的成功人物,都是在同一件事情上、同一個技能上付出超過一萬小時的努力。
更重要的是思維模式,放眼一年以后的時候,會發現滿地都是競爭對手;如果定位是三年以后,會發現競爭對手基本變成十個以內;如果放眼十年以后,很多時候會發現沒有競爭對手,因為沒有競爭對手會按十年的戰略目標去制定。“10年+”的模式恰恰是確保創業成功最重要的基礎。

要成為這樣一個“10年+”的創業者非常難,代表著要十年持之以恒的付出。比如會沒日沒夜,沒有休假日;比如今年是我創業第二十年,在過去的二十年當中,我沒有休過一次年假。而且我還沒休過一次病假,不是因為不生病,而是因為不敢病。
每個創業者十年如一日干這么苦的事為什么?有人說為了掙錢,我見到的恰恰相反,本來創業者在某企業是高管,一年能掙一百萬,創業以后不但沒錢掙還倒貼,最后還把房子抵押了。這樣的事情在搖籃計劃同學們的“比慘大會”上比比皆是。沒日沒夜工作,放棄了很多個人生活,這些只有一個原因——夢想。只有夢想才是讓我們在創業征程當中永不停息的發動機。
幾年前我見過比爾·蓋茨一次。比爾·蓋茨1955年出生,1975年20歲開始創業做微軟公司,1995年創業20年成為了世界首富,而且連續保持世界首富。我見到他的時候,他已經當了20多年的首富了,但是他依然非常敬業、非常努力。我就問他為什么?他說我希望能夠幫到更多的人。
還有一位非常尊重的創業家喬布斯,喬布斯身患絕癥的時候,蘋果公司已經高歌猛進,八大創新產品都已經全部推出來了。如果從人生追求來講,對于喬布斯來說已經是名利雙收了,但是喬布斯依然抱著病體去參加產品發布會。喬布斯有句話叫做“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”,這個夢想超越了蘋果的市值,超過了蘋果推出的任何產品,也超越了蘋果對那么多人產生的影響和改變。只是因為他覺得,我還可以繼續努力改變更多人的生活,改變這個世界。

我自己也是這樣,經歷了20年的創業,今天也依然在路上。我的夢想就是“數字閱讀終將改變人類的生活”,我們的愿景是“任何人,任何時間,任何地點,任何方式可以獲取到任何的內容”。今天跟2000年創業已經大大不同了,離這個愿景的實現已經更為接近了,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。
一年半以前我到北京的一所貧困子弟學校看的時候,還有很多學生沒有辦法使用電子設備。對于我們來講,任重而道遠。雖然創業非常艱難,但是當我們有夢想的時候,就可以讓我們披荊斬棘,一路向前。
因為創業有法,夢想無限。